抗高原反應、抗衰老、提高抵抗力……近年來,大花紅景天因其較高的藥用價值,被人們越來越熟知,而其資源開發也越來越多。大花紅景天已經被列入我區一級瀕危藏藥材,已經禁止野外采集,處于亟待保護狀態。從自治區農科院蔬菜研究所了解到,為保護大花紅景天資源,該所與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科技項目合作協議,促進大花紅景天綠色開發和資源綜合利用。西藏旅游?
白瑪玉珍說,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大花紅景天開發量的增多,這種資源已經瀕臨滅絕。“以前高山雪線附近總能看到很多大花紅景天,但是現在要到海拔更高的地方才能見到。”記者了解到,從事了多年紅景天研究,白瑪玉珍對紅景天有著很深的感情。“我本身體質較弱,但是一說要爬到山上去找紅景天,我立馬就有精神了,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8年技術攻關 紅景天人工馴化成功:“大花紅景天在我國分布較廣,除了我區外,云南、四川等地都有,但在我區的分布量最大。”自治區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白瑪玉珍告訴記者,大花紅景天在我區3800米 -5600米海拔都有分布,其中以海拔4400米-5200米數量最多,低溫高濕是大花紅景天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了解到,2008年,白瑪玉珍著手研究大花紅景天,也是出于保護這種珍稀資源。《紅景天組培快繁與人工馴化栽培技術研究示范》項目是她當時的課題研究。“由于大花紅景天的生長周期長達4-5年,經過8年的研究,多次攻關,我們取得了大花紅景天人工馴化的成功。”白瑪玉珍告訴,項目開展以來,他們研究了紅景天種子育苗技術、組織培養及快繁機理,進行試管苗培養的配比實驗和試管苗移栽實驗,目前大田小面積移栽試驗和將實驗大花紅景天移回生境小面積種植也取得了成功。
成功背后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和努力。白瑪玉珍說,在大花紅景天組織培養研究中,剛開始經常出現褐變,讓試驗不能繼續;在建立無菌培養系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困難。“當初,我們在移栽試管苗種植到田間的時候,移一批死一批,組培出來的大花紅景天一直不太適應外界環境。后來,我們進行了更換培養基質等多種對其生境的探索,研究才得以成功。”
保護資源 上海企業加入后期研究:白瑪玉珍坦言,目前,就研究本身來看,人工種植大花紅景天的成本非常高。首先,大花紅景天的生長周期長,取得經濟效益的時間也隨之很長;其次,大花紅景天種子很小、發芽率很低,對田間管理的要求非常高。“高成本使得大花紅景天人工種植推廣起來有一定困難。”西藏旅游
意識到這些問題后,白瑪玉珍的紅景天項目團隊將研究方向轉到大花紅景天地面部門(莖、葉)的研究,試圖從莖、葉中提取出與大花紅景天根部相同的有效成分。了解到,紅景天含有18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紅景天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2014年,在自治區農科院和企業的招商洽談會上,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與自治區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就紅景天后期研究達成了初步共識。經過1年多的考察,自治區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長代安國與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級總監呂智博士在拉薩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簽署了《基于紅景天種植項目的深入研究項目合作合同》。這次成功合作,標志著我區在野生大花紅景天的人工馴化與栽培技術上取得了新的進展。
白瑪玉珍介紹,此次合作內容包括對紅景天地上部分采樣分析,針對不同使用部位、不同采集時間的紅景天地上部分的基源植物樣本的采集、評價和篩選,防止整株挖掘帶來的資源破壞;組織培養愈傷組織誘導紅景天,探索其中的活性成分與細胞活性;栽培技術優化研究,從環境因素角度對紅景天品質影響進行系統研究,如光照、肥料及土壤等影響因素對栽培紅景天的長勢與藥材品質的影響等。
“基于對紅景天的資源保護促成了此次合作。”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助理吳智亮告訴,該公司成立16年來,紅景天系列作為公司主打產品帶來了相當多的商業價值,現在是回饋自然、回饋社會的時候,他們希望通過人工栽種的方式對紅景天資源起到保護作用,通過對莖葉的研究,實現紅景天的反復循環利用。
紅景天食用方法: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紅景天產品主要有紅景天口服液、紅景天飲料、紅景天塊根等,其中以塊根為主的紅景天原生態形式較多,價格也比較適中,成為市民及游客購買的首選。但是如何更好地食用紅景天卻難倒了消費者?自治區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白瑪玉珍介紹,煮水喝、磨粉沖泡是最好的食用方法。
白瑪玉珍介紹,紅景天煮水時最好先在水中泡1-2小時,然后再煮沸,煮至水變顏色即可。喝時,可加入紅糖、蜂蜜等,口感佳。磨粉后,直接沖泡粉末喝即可。“長期食用紅景天,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緩解大腦疲勞、對肺炎有輔助治療、對婦女特殊時期有效果等藥用功效。”白瑪玉珍說。西藏旅游
文章來源: 西藏康輝旅游網 http://www.k25998c.cn/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