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帶您感受西藏之旅!
去年從西藏回來后就想把自己在西藏的感受寫下來,可是心里裝了太多,反倒不知從何說起了。時間久了,就沒有寫的欲望了。現在去西藏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凡是經常出門的驢友,都特愛吹吹自己在西藏旅行的經歷。前幾天同幾個去過西藏的朋友聊天,發現每個人對西藏的關注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一時倒有了想寫寫西藏的愿望。西藏游
其實西藏就是西藏,只是看西藏的人各有偏好,又帶著不同的情感色彩,所以感受也不同,正所謂“風月無古今,情懷各淺深”。就如有人喜歡城市,有人喜歡鄉村;有的人喜歡歷史,有的人喜歡現代;有人看人文,有人看地理;有人喜風光,有人愛飲食。西藏是一塊神秘的土地,不僅有獨特的風光、歷史和自成體系的文化,還因為高原缺氧的地理環境對于每個內陸人尤其是零海拔地區的人是一種挑戰。我總說去過西藏的人都帶著一種自豪感,這種感覺不僅僅來自與無限風光、惡劣并變幻莫測氣候的親密接觸,還在于挑戰自我,站上世界屋脊的那種內心的滿足。西藏曾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地區,要更好的了解這片土地,不能不了解佛教在西藏傳播的歷史,正如要了解西方,應當讀讀圣經。
拉薩原為“惹薩”,白山羊馱土之意。相傳當年松贊干布帶兵走到這里,看到這里的景色非常好,就決定在這里建都。他把戒指投在湖中,用白山羊馱土,填平了湖水,戒指投入的地方就是惹薩,后來慢慢叫白了,就變成了“拉薩”。西藏的地形猶如一個羅剎魔女仰面躺著,文成公主就在這魔女的心臟以及各個關節處設置寺廟和靈塔,保佑吐蕃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藏族本是一個信仰苯教的民族,自松贊干布起,為了政治需要引進了佛教,中間雖有公元841年藏王朗達姆滅佛的事件發生,但是大體上從那時起佛教在西藏一直興盛到今天。政教合一則始于格魯派黃教達賴五世洛桑嘉措,在同其他教派的爭斗中,洛桑嘉措依靠蒙古勢力打敗了其他教派,建立了統治西藏的政權。
去西藏的時候正好趕上藏族的薩嘎達瓦節,在布達拉宮廣場和大昭寺門前的轉經道上,滿是一手提著佛珠,一手拿著轉經筒邊走邊轉的藏民。布達拉宮最早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皇宮,后來作為達賴喇嘛辦公和休息的地方。現在紅宮中安放著歷代達賴的靈塔,金碧輝煌,但缺少人間煙火。喇嘛不太友好,繃著臉,不肯讓你多逗留一刻,藏民也不大進去,只是圍著布達拉宮廣場轉經。大昭寺的景象令人難忘,在著名的大昭寺廣場,成百上千的藏民睡在那里,醒了就開始磕長頭。他們不遠萬里從西藏各地一路磕到拉薩,許多人一生的夢想就是能夠在近處瞻仰釋迦牟尼的14歲等身金像。
如果有人問我,在西藏只能待四五天,應當去哪里。我會問他心里的西藏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是森林、草原、牧場,就去林芝。我心里的西藏是世界屋脊!是荒涼的,幾十里沒有人煙,筆直的路通向天邊,路和天在遠處相接,交融在一起,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頭上湛藍湛藍的天空,飄著三三兩兩的大塊的棉花糖似的云朵,云朵很低,離開了天空,在人的頭上,仿佛觸手可及。路向上延伸著,人和云、天、大地交匯在遠處——這就是我心中的西藏,這就是后藏給我的感覺。
離開了拉薩,先去的是林芝地區,在淺綠色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上坐船漂流,峽谷的兩側是草地和幾十座連綿不絕的山峰,峰頂罩著白色的積雪,白雪下面被陽光照到的地方發出耀眼的翠綠,山的下半部背光的地方顏色是墨綠的,厚厚的帶狀的云彩在山谷中穿行,映襯著白色的積雪和從上至下由淺及暗的層次分明的山峰。在這些山峰中,最突出的是南迦巴瓦峰,海拔大約7700多米,沒有珠峰高,但是地勢陡峭,直直的山峰向上突起,形成一個錐子的形狀,風吹過,冒著冷冷的寒氣。它也是至今唯一沒有被人類征服的一座雪山,全年的能見度不過百分之三十左右。近四個小時的峽谷穿行,有幸見到了南迦巴瓦峰的不同角度。接近傍晚的時候翻過雪山去到一個叫魯郎的小鎮,半路上再一次領略了南迦巴瓦峰的美,此時只能用一片潔白來形容。站在山頂,頭上飄著零星的大片雪花,腳下是厚厚的潔凈得沒有一絲雜質、沒有一點痕跡的積雪,遠處是滾滾的白色云層,云層的后面南迦巴瓦峰像個羞澀的少女,露出了一點點峰頭,半攏云衫半遮面!西藏游
除此之外整個林芝地區給我的印象就很平淡了,森林、草原、牧場、流水,很美,卻沒覺得很特別。心情有些失落,懷疑此行的價值和自己付出的近半年的體力與精神上的準備是否值得。
所有的陰霾在往珠峰的路上融化了!空曠的大地上,一座座鐵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山,還有滿是砂石和貝殼的土堆,風吹起來,漫天的揚土,刮的人滿身滿臉。陽光下蘭綠色的高原湖波和楊卓雍湖靜靜的躺在黃綠相間的群山中間,云彩在群山和湖面上留下斑駁的影子,把湖水襯出了柔和的藍色。在過珠峰最后一道關卡時,輪胎扎了,司機換輪胎的時候,我爬上了附近的土堆。珠穆朗瑪峰已經清晰可見,土堆上隨處都是石塊壘砌的瑪尼堆,我也壘了小小的一個。跪在瑪尼堆前,面對著珠峰,望著頭上的云,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
從珠峰下來,來到了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比起前藏的布達拉宮,這里要小很多,也遠不如那邊的宏偉,幾位班禪的靈塔也不像達賴的靈塔那般耀眼,珠光寶氣,但是這座寺廟卻飄蕩著一股祥和的氣息。小喇嘛憨憨的朝你笑著,擺著手和你照相。殿堂里的喇嘛會主動為你講解,半是中文半是英文。寺廟外有一個很大的展佛臺,一年一度的曬大佛節日,這里會晾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的畫像,還會舉行一年一度的辯經會。這也是一個隆重的節日,整個后藏地區的藏民都會趕到這里。
遺憾的是,在西藏期間,尤其是前藏地區,旅游車所到之處,遍地都是漢人。飯店是四川人開的,開車的也多半是四川和甘肅人。藏民也蠻喜歡吃川菜的,他們的生活很悠閑。五月的拉薩,八點來鐘天才會亮,晚上十點多才會黑天。藏民九點上班,可能九點半鐘你會在藏餐館里找到他們。沒有公職的藏民轉經是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轉夠了回家吃午飯,吃過午飯后下午再接著轉。我在拉薩接頭閑逛時,就被一位藏民攔住,語言不通,他抓起我的手看了一眼手表,轉身離開了轉經道。在西藏旅游購物之多,出乎意料。藥材、山珍、珠寶、茶葉、啤酒、牛肉干,令人目不暇接的購物店,藏民也跟著在飯店門口賣假珠寶。我帶回了一塊雅魯藏布江石和一塊海螺化石,據說西藏的綠松石就采自于雅魯藏布江石。是不是真的對我來說并不重要,那石頭沉積在谷底,被江水染成了綠色,幾億幾十億年,是歷史和大自然的見證,比珠寶還要珍貴。西藏游?
每次想起在珠峰的那個夜晚,想起那干凈的天空、白色的雪和劃過心頭的流星,心也變得純凈。5500米是我曾到過的最高的地方,希望它不是我人生的最高峰。
文章來源: 西藏康輝游客 www.k25998c.cn
發表評論